出国看病
 
脊髓脊索瘤患者预处理
  •   脊索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即仅仅侵入中轴骨骼,占脊柱所有初级恶性肿瘤的约1-4%。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最高发生在50-60岁。人们普遍认为,“脊索瘤”的名称来源于未分化的脊索残余,但有些学者认为脊索瘤的名称来源于迷走神经的腱索组织。
       脊索瘤是一种阴险的疾病,其生长缓慢,在组织学上被认为是低度恶性肿瘤。它表现出强烈的局部攻击性,侵入性,肉瘤样改变电势和高复发,使得临床管理困难。目前,几乎没有治疗对除了手术脊索瘤任何明显的效果,由于其对放疗和反应迟钝对化疗的抗性。近年来,动脉栓塞技术不断发展,整形外科医生使用广泛或边缘切除来治疗脊索瘤。然而,由于脊柱周围的复杂解剖结构,手术的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精确的预后评估对于脊索瘤患者至关重要。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注意到,153名脊索瘤手术受试者的相关研究于2015年发表。在传统临床特征和神经状态的基础上区分独立的预后变量。值得注意的是,炎症标志物如d二聚体,NLR和CRP在恶性肿瘤中已被广泛研究,但它们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炎症生物标志物是预测的有力补充,可以为一系列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指导。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在凝血过程中产生。D-二聚体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近年来,D-二聚体已被证明在一系列恶性肿瘤中具有预后价值,包括肺癌,胃肠癌和妇科癌症。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被证实与不良预后恶性肿瘤相关,血浆D-二聚体水平被认为是有希望的预后因素。之前没有研究报道脊索瘤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我们的研究旨在阐明脊髓脊索瘤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预后意义,并详细说明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
       2002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共收治了224例脊柱脊索瘤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脊索瘤。采用以下纳入标准:(1)接受脊柱脊索瘤切除手术的患者;(2)超过12个月的随访或癌症相关死亡或复发的患者;(3)没有动态平衡障碍的患者,包括肺栓塞和静脉栓塞在内的血栓形成障碍,以及慢性炎症性疾病;(4)过去3个月未接受过抗炎治疗或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根据我们的纳入标准,从回顾性脊柱肿瘤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电子病历和手术记录均用作参考材料。在基线时评估所有临床病理学因素。临床特征和肿瘤因素。炎症生物标志物在术前进行D-二聚体测试。
       脊索瘤相关的复发和死亡。我们记录了每位出院患者,并在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在门诊部进行了临床随访,第二年每6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然后每年进行一次。如果患者未能参加预定的随访,则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联系他们。
       无病生存期(DFS)定义为从手术到复发的时间,临床表现证据和对再次手术的随访或病理评估的影像学表现。总生存期(OS)定义为从肿瘤切除至死亡或随访的最后一天的间隔。使用SPSS23.0版进行数据分析。X-tile3.6.1软件用于确定D-二聚体的最佳截止值,将所有原始数据分为训练和验证组以进行P值估计。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识别所有潜在生存预测因子的单变量因子和多变量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用于评估DFS和OS。?对于单变量屏幕,显着性水平设定为p<0.1,对于多变量筛选,显着性水平设定为p?<0.05。置信区间(CI)均设定在95%置信水平。
       2002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224例脊柱脊索瘤患者入选该队列。DFS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5.1个月,OS的平均随访时间为53.9个月。男女比例为2.24:1(155:69),平均年龄为43.6岁。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范围为100至6400μg/L,平均值为872μg/L.在这些患者中,109例(48.7%)位于骶骨中的脊索瘤,C1-2中的20例(8.9%)和C3-L5中的95例(42.4%)。138例(61.6%)患者的肿瘤大小小于6厘米,其余86例(38.4%)大于6厘米。
       记录Enneking阶段和Tomita分类以描述患者肿瘤特征。具体而言,189名(84.4%)患者处于Enneking阶段I,近一半患者(49.5%)具有I-IIITomita分类。
       所有22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50例(67.0%)患者接受了初次手术,74例(34.4%)总整块脊椎在118(52.7%)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在106(47.3%)的情况下,进行总零碎切除。
       通过X-tile程序测定的D-二聚体的最佳截止值分别为840μg/L和830μg/L。这些值彼此非常接近,我们选择840μg/L作为统一值。在多变量分析之前,检查不同基于截断值的组中患者的基线和同质性。除术前Frankel评分(p?=0.011)外,其他所有因素均无显着差异。
       我们评估了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联。使用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来筛选DFS和OS的预测因子,这是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的基础。
       DFS在该队列中为64.7%。在单变量分析中,12个参数,包括D-二聚体,年龄,治疗史,术前KPS和Frankel评分,肿瘤大小,Enneking分期,病理学,切除模式,术前栓塞,术中化疗和辅助放疗,由Kaplan-Meier筛选出来生存分析与DFS有显着相关性(p?<0.1)。过滤的因子被提交给Cox比例风险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确认了D-二聚体的预后意义,以及治疗史,病理学和辅助放疗(p?<0.05)。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仍然与较差的DFS显着相关。
       该队列中OS达到75%。在单变量分析中,Cox回归模型显示,包括D-二聚体,年龄,治疗史,术前KPS和Frankel评分,肿瘤大小,Enneking分期,病理学,切除模式和DFS在内的10个参数与脊髓脊索瘤的OS有相关性。(p?<0.1)。这些因素都包含在多变量分析中。多变量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840μg/L,复发病例,KPS评分<80,Frankel评分AC,去分化异构体和软骨样同种型强烈相关OS较差(p?<0.05)。
       Enneking分期系统广泛用于评估肿瘤,包括脊索瘤。然而,该生物标志物并不总是反映肿瘤严重程度。在多变量分析中,Enneking阶段不是DFS或OS的独立预后因素。II-III期组患者的OS比I组患者差,因为EnnekingI期肿瘤被认为具有较低的恶性可能性。在D-二聚体水平的分析中进一步细分Enneking分期(阶段I)。根据最佳截止值,阶段I分为两部分:I-D-二聚体低水平(<840μg/L)和I-D-二聚体高水平(≥840μg/L)。在亚组分析中,在I期的190名患者中,75名D-二聚体水平≥840μg/Land被重新组合成I-D-二聚体高水平。其余115名患者属于I-D-二聚体低水平。p?<0.001),I-D-二聚体高水平组的存活率与II-III期组相似。
       脊柱脊索瘤的治疗对整形外科肿瘤学家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临床挑战。这种情况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常发生在轴向骨骼的两端:颈椎和骶骨。这种复杂的解剖位置呈现给外科医生一个独特的挑战,。另外,局部复发是脊柱脊索瘤的共同特征,必须解决以降低高复发率。最重要的是,脊索瘤的预后预测是首要问题,需要更有效的评估方法。本研究分析了224例脊柱脊索瘤患者队列中D-二聚体的预后意义,并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
       二聚体是血浆中发现的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后的小蛋白片段。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诊断血栓性疾病。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已经证实,d二聚体可以是用于常见的恶性肿瘤,例如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宫颈癌[潜在预后因子。D-二聚体水平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定量测量。与其他预后方法相比,方便,经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脊索瘤区,对D-二聚体预后意义的研究尚不清楚。我们旨在研究D-二聚体水平与脊柱脊索瘤患者结果之间的关联。高预处理D-二聚体水平与不利的临床特征相关。我们招募了224名脊索瘤患者,这是迄今为止脊柱脊索瘤研究中最大的一名。
       恶性肿瘤的特征始终是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栓塞[31]。然而,这种情况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不断升级的肿瘤负荷包括大肿瘤大小,晚期肿瘤期和远处转移是一个普遍的推测,这升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过来,d二聚体可促进增殖,转移中的肿瘤[粘附和32,33]。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癌细胞可能释放组织因子和细胞因子,从而激活凝血级联反应[34]。随后,由于交联的纤维蛋白的退化,D-二聚体累积。在一些研究中,已证实细胞因子与脊索瘤状态之间的联系,虽然相关的潜在分子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研究了脊索瘤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预后意义。2002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224例脊柱脊索瘤,与之前的脊索瘤研究相比,该数据更为全面。D-二聚体的截断值为840μg/L,由X-tile测定,尽管该值与先前研究中使用的值不同。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较差的DFS和OS相关。具有低水平D-二聚体的患者比在EnnekingI期组中具有高水平D-二聚体的患者具有显着更好的存活率。I-D-二聚体低水平组的存活率与II-III期组相似。
       KPS评分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指标,用于对患者的生存能力进行分层,并确定适当的病例管理,并与恶性肿瘤中的不良事件相关联[35]。在我们的研究中,KPS评分被证明是脊索瘤中DFS和OS的预后因素。KPS评分<80的患者的DFS和OS较差。在该研究中,包括三种脊索瘤的组织病理学亚型。共有224例(81.7%)脊索瘤病例中的183例属于常规亚型,16例(7.1%)属于软骨样亚型,其余25例(11.2%)属于去分化亚型。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中,病理类型被确定为DFS和OS的预后因素。
       患者治疗史显示脊索瘤预后的理论意义。尽管高剂量放疗也被认为是手术切除不可行或无法进行边缘阴性切除术时的替代疗法,但骨科肿瘤科医生经常进行手术切除,切缘宽,是脊索瘤手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与转移相比,局部进展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肿瘤周围的特殊解剖结构在第一次手术中已经改变,并且似乎不可能完全切除复发性疾病。在这样的临床情况下,不良结果可能是不可避免的。统计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治疗史是DFS和OS的预后因素。
       Enneking分期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系统,广泛用于调节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然而,这个系统也被证明是不精确的。EnnekingI期的肿瘤患者被认为具有比后期更好的OS和DFS。值得注意的是,Enneking阶段不是本研究的预后因素,与预期相反。在这里,我们探讨了D-二聚体水平与Enneking分期系统之间的联系。根据血浆D-二聚体值将阶段I中的脊柱脊索瘤患者细分为两组。具有低D-二聚体水平的I期患者具有更好的DFS和OS。II-III期患者的DFS和OS与D期二聚体水平高的I期患者相似。该发现表明,不能仅基于肿瘤形态确定治疗方案。D-二聚体可被认为是优化Enneking分期系统的可行补充。D-二聚体水平在癌症中的预后意义仍需要在未来得到验证。可以区分高风险患者,如果确定了新的生物标志物,个体化治疗将更加准确。
       尽管电子数据库和医疗记录未经审查,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一回顾性分析与前瞻性分析相比的局限性。此外,我们仅收集术前D-二聚体值以分析对DFS和OS的影响。分析D-二聚体预后作用的最佳模式是动态观察。如果可以始终如一地记录D-二聚体的术后值,则本研究中描述的关联可能更有说服力。然而,在我们的中心进行D-二聚体的手术和术后检查不是常规,并且在我们的中心仅观察到术前水平的D-二聚体指示患者的凝血,以排除手术禁忌症。因此,它仍然有助于设计精心设计的前瞻性研究,重点关注未来脊髓脊索瘤围手术期持续水平的D-二聚体。此外,数据库来自一个中心,因此我们建议进一步验证来自多个中心的其他数据集。尽管如此,由于脊柱脊索瘤的大规模和长期随访,我们的结果令人信服。
 
出国看病概况

海外医疗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比如在欧美等医疗技术发达国家,很多医院都设有国际病人办公室并配备多语种医学专业翻译人员,就医流程和模式都已相对成熟。在国内,海外医疗虽然还属于新兴行业,但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能力预测,未来10年时间,海外医疗市场及其相关产业的市场的巨大潜力,有可能超过数百亿美元。

出国看病适应症
靶向药物
 
  • 联系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网

  • 电话:13263277712
    北京办公室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丰路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网 版权所有 2012-2022 海外医疗 BNCT 网站优化 卡马替尼 索托拉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