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国看病热潮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出国看病到底是什么,但很多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出国看病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又为什么要出国看病?出国看病服务医疗机构北京肿瘤医院国际诊疗中心做了细致的解答,向我们讲了一个患者故事。
2012年春,刚迈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孙丽身体出现了不适:头部一阵阵钝痛、吃饭时吞咽也变得困难。她在北京三所三甲医院辗转了两个月,但没人能告诉她究竟得了什么病。直到2013年因为出现耳鸣,她又进行了一次检查,才确定是颅内出现了罕见的破坏性脊索瘤。过往案例显示,得了这种恶性肿瘤的患者会在确诊后的数年内死亡。孙丽在北京的医院做了两次痛苦的手术并接受三个月的放疗,但复发迹象却依然明显。
她通过向医生、病友咨询以及自己去上网查资料才知道,要想活命就必须接受一种“质子重离子治疗”。该种医学界最尖端的治疗手段,效果和副作用都要好于常规的放疗方案,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50家质子重离子医疗中心。但直到2015年5月,中国的第一家质子重离子医院才在上海开业。这家医院开业的第一周,就已经接受了上千例咨询,最终经筛查只有20名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有幸入院就诊。
显然,更多的救命机会眼下都在海外。如何抓住它们?这意味着与死神赛跑的孙丽,要设法自己去对接异国他乡的医疗系统,要与各种琐碎麻烦又陌生的就医环节打交道,还要去适应当地的养病环境和生活习惯。
后来,孙丽在网上找到北京肿瘤医院国际诊疗中心,将国内已有的病例翻译之后发给了世界顶级的肿瘤研究机构之一——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两个星期后,医院表示愿意接收。此后,孙丽这趟出国看病的一切环节,比如预约医生、办理医疗签证以及抵日后的医患沟通都交给中介负责,为此她又另外支付这家中介机构10万多块钱。
2014年夏天,孙丽在日本待了一个多月,其间,她支付给医院20多万元用于治疗。2015年早些时候,她又进行了一次复查。“我不敢说以后会怎样,但是我现在真的很好,能正常上班生活。”电话里,孙丽的语气听起来很轻松。没人希望自己遇到孙丽这样的病,我们都在小心翼翼地生活。但像癌症这样的疾病,降临在国人身上的概率还是太高了。
在北京,癌症连续8年居于死因首位,每一天就有113个新增的癌症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则显示,中国在2012年已成为全球第一癌症大国,一年的新增癌症病例为307万,占全球总数的21.8%。排队挂号看门诊、入院接受治疗,带着复杂的情绪期盼着健康的希望,当中还少不了找熟人托关系……对这样的看病场景,我们并不陌生。但现在,越来越多罹患重大疾病的国内患者正在将生之希望寄托于海外求医之旅。日本,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64.3%。在国内,这个指标是30%。虽然过程复杂,但更高的治愈率,对患者的确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虽然截至目前,全中国总体有机会赴海外看病的人数仍然有限,仅有数千人,但每年的增长速度却极快。
海外医疗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比如在欧美等医疗技术发达国家,很多医院都设有国际病人办公室并配备多语种医学专业翻译人员,就医流程和模式都已相对成熟。在国内,海外医疗虽然还属于新兴行业,但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能力预测,未来10年时间,海外医疗市场及其相关产业的市场的巨大潜力,有可能超过数百亿美元。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网 版权所有 2012-2022 日本房产 海外医疗 BNCT 网站优化 卡马替尼 索托拉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