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网获悉:近期,临床试验发现转基因“捕手”T细胞能够穿透致命性的脑肿瘤(恶性胶质瘤,GBM),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这种恶性肿瘤能够被治愈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学研究人员在本周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对此给出了答案。
美国每年有超过2.2万人被诊断出恶性胶质瘤。这种肿瘤通常会对现有的疗法产生耐药性,大约有50%的患者生存期不超过15个月。尤其是难治性、多发性及复发患者的总生存率极低。
为寻找一种治愈这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宾夕法尼亚大学佩尼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了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研究使用嵌合抗原受体CAR T细胞疗法对GBM治疗的临床试验,将病人自身的T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从而追踪和杀死能表达出一种肿瘤特异性蛋白(EGFRvIII)的癌症细胞。该研究团队的主要负责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外科的Donald M. O’Rourke副教授和现任麻省总院癌症中心细胞免疫治疗主任和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的Marcela Maus博士。该研究显示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EGFRvIII肿瘤抗原减少,表明了CART-EGFRvIII细胞具有很高的可控安全性,并且能够穿过血脑屏障,渗透进肿瘤组织中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这是一项早期的试验,这些细胞能够进入大脑并发生增殖,减少抗原以及低毒性的试验结果引起了我们巨大的兴趣!”O'Rourke 说道,“我们能以此建立一个治疗方法,这也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该研究显示了前期10位病人的所有治疗结果,同时指出了两个障碍:一是病人体内EGFRvIII变化范围大,二是肿瘤微环境的抗药性(研究者发现CAR T细胞注射后出现免疫抑制现象)。作者表示,第一个障碍要求我们寻找更多的靶向抗原,第二个障碍可能需要使用靶向免疫抑制分子的药物来克服。
在这项研究中,包含了三类患者:回输后未进行手术治疗的(3名具有多发性、复发性的肿瘤患者、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经过“晚期手术”治疗的(3名患者分在在回输后34天,55天和104天进行手术治疗);经过“早期手术”治疗的(4名患者具有明显的症状,进行了CART细胞回输后紧接着进行了手术治疗)
在进行回输后的一个月内,所有患者血液中的CART-EGFRvIII细胞数量仍能被监测到,遗憾的是,回输两个星期之后这些细胞数目成比例下降,一月后监测不到。CAR细胞的免疫活化同样也出现了耐药机制,出现了包括不利于病人的免疫抑制途径等现象。
“在回输之后,我们看到比在没有CAR-T细胞存在下,抑制性T细胞出现了急剧扩增”O'Rourke 说,“这告诉我们需要对微环境进行调节至更加有利。这可以将CAR T和通过小分子药物或检查封闭抗体抑制途径联合起来。”
通过对5名手术的患者摘除的瘤组织分析评估,靶向抗原EGFRvIII水平确实出现了降低,然而,样本分析表明患者的EGFRvIII表达非常广泛,这表明使用单一的靶向抗原难以收获持久的临床疗效。
该治疗在所有患者身上并未出现其他CAR临床试验中出现的诸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一类的不良反应。只有一例患者出现了癫痫,并通过使用镇癫剂得到了有效缓解。
CAR T细胞治疗在恶性胶质瘤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今后的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参考资料
Combining CART cells with existing immunotherapies may overcome resistance in glioblastomas (medical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