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初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一般发现的时候往往是已在人体内呆了很长时间,而且有可能早已蔓延全身。
根据某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的统计数据,全世界50%以上的新发和死亡肝癌患者发生在中国。且我国肝癌死亡病例也居高不下,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如不采取紧急行动提高治疗的可及性,2015至2030年间中国将有约1000万人因肝硬化和肝癌死亡。
对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肝癌学组联合召开了多次“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高峰论坛”,汇集了国内数十名肝癌诊治领域各学科的知名专家,进行了循证、研讨,并度一些规范化诊疗发成了共识。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对推动我国肝癌的规范化治疗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珠海市介入中心主任、市人民医院院长陆骊工作为国家卫计委医政司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员,广东省放射介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也参与了该项《规范》的制定。
对于肝癌的防治,陆骊工建议市民,要科学认知,早预防、早就诊、早治疗。
乙肝让我国成为肝癌“重灾区”
潮湿让沿海地区成为高发病区
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称为肝癌三部曲。陆骊工分析说,在我国,85%~90%的肝癌都与乙肝有关。乙肝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可导致肝癌的病毒之一,它会反复对肝细胞进行破坏,从而增加肝细胞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同时还会促进细胞癌变。还有些乙肝患者缺乏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患病后依然不注意饮食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加上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导致肝炎慢慢发展成肝癌。巨大的乙肝病毒携带人口基数,为肝癌的肆虐提供了“温床”。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是我国肝癌高发地区。而当地居民的主要口粮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严重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是主要原因之一。长期吃霉变的花生、玉米以及地沟油炸出来的油条,可使肝癌的发病率增加33%~66%。也就是说,黄曲霉毒素水平越高,肝癌的发病率也就越高。
此外,喝受污染的水以及酗酒吸烟,也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易导致脂肪肝,从而可能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最终转化为肝癌,而由肝硬化转化成肝癌的比例高达70%。
八成以上肝癌确诊时已无法手术
介入治疗可原位灭瘤
“肝癌早期病情隐匿,几乎无明显症状。如出现脸色发黄,肝区疼痛等说明病情已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大部分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若感到有些乏力或是出现轻度消瘦,都不会特别在意,特别是在农村等卫生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严重缺乏健康保健意识,很多肝癌患者等到就诊时都已接近晚期了。”陆骊工指出,对早期肝癌而言,微创的消融术及肿瘤切除手术是有效地治疗手段,但大多患者对病情没有清晰认知,因此无法及时就医,导致八成以上的肝癌确诊时已无法进行外科切除手术。
这种情况下,患者很容易急病乱投医。其实,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案已经比较规范化,什么时期做什么治疗都有明确的规定。陆骊工举例说,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中就将肝癌进行了详细的分级。并强调“肝癌诊疗须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的模式,从而避免单科治疗的局限性”。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机体情况、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理分期)和发展趋势,科学地、合理地、有计划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如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的最佳组合。从诊断到治疗的随访,能为肝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更好的治疗方案,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在治疗方法上,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公认的肝癌非外科切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对于肝内多发性的肿瘤、巨大的肿瘤、肝癌手术切除手术后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肝癌发生破裂出血急诊治疗的患者等,介入治疗以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副作用小,而广受患者及医生的推崇。国际肝癌治疗指南规范中,不能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癌,大部分治疗方案都是单独介入治疗或与靶向药物治疗相联合。
我们该怎么理解肝癌的介入治疗?
简单来说,肝癌的介入治疗手段之一就是针对肿瘤的供血动脉,或将抗癌药物注射到肿瘤区,直接杀癌;或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使瘤体体积缩小;或双管齐下,将抗癌药物和栓塞剂有机结合在一起注入靶动脉,既阻断供血,同时药物停留于肿瘤区起到局部化疗,杀死肿瘤组织的作用。另一种微创的介入治疗肝癌的手段就是通过在肿瘤中心位置放置放射性的粒子,通过精准的局部放疗控制肿瘤生长、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今年,市人民医院介入团队就在陆骊工的指导下为一名肝恶性肿瘤病人开展了国内领先的3D打印模板引导下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暨有的放矢,精准地杀伤了肿瘤,也减少了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痛苦。
高危人群应积极监测筛查
早期预防更重要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