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肝炎必须有效控制,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就是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一步步演变而来。据统计,不治疗的肝硬化病人转化为肝癌的几率每年增加3%,而大部分肝硬化又是从乙肝演化而来的。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广州抗癌协会副会长李爱民教授指出,肝癌治疗是场持久战,手术等疗法仅仅是个开始,术后预防复发十分重要。坚持正规的抗病毒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消除不良情绪、早日重返社会,可以有效减少癌症复发、提高病人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术后护理
补营养,放宽心
肝癌是一种消耗性疾病,营养物质的补充对病人来说很重要。肿瘤早、中期要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但到了终末期,有肝昏迷前兆或肝肾综合征前兆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等含氮食物的摄入。肝癌中晚期,胆汁分泌量减少,脂肪难以消化,应采用高糖低脂饮食。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广州抗癌协会副会长李爱民建议,肝癌术后患者应补足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及维生素K 等,并保证淀粉类食物的摄入。合并肝硬化和伴腹水者,应限制钠盐摄入。伴门静脉高压者,尽可能选择细软、无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合理地加工调配,可提高食欲。避免咖啡、煎炸食物等刺激性饮食。
肝癌患者回家调养期间,家属应做好家庭护理工作。要叮嘱患者遵医嘱、规律服药,特别是对于疼痛难忍的患者,应按时给药,以缓解癌痛,避免引起休克等并发症的出现。保持居住环境清洁舒适,房间对流通风。家属可细心观察患者大小便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其是否出现身体乏力,眼睛和皮肤是否出现黄疸。对于前兆症状应提高警觉意识,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肝癌病人的心理修复也应引起重视。大部分病人获悉自己患上肝癌后,常出现强烈的心理波动。李爱民表示,面对疾病不同阶段的情绪变化,是患者适应疾病过程的一部分。几乎所有刚刚患癌症的病人,最大的忧虑就是“我会不会死”。即使肝癌难以完全治愈,但现代的医学治疗可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减轻痛苦或控制病情,不少患者可以过上近乎正常的生活。病人如心存恐惧,不妨多与医护人员谈谈,他们的回答及提供的资料往往可以使患者减少顾虑。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越多,就会越安心;多与家人及朋友谈论自身感受,更能减少疑虑和担忧。郝纯毅表示,个性特点及情绪也会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意志坚强、胸怀开阔、性格开朗的人,疾病发展较慢,疾病的预后较好;但多愁善感,长期紧张、抑郁、焦虑的人,往往疾病发展较快,预后较差。发现自己患病后,谁也难免沮丧、失落,但应调整心态,及时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多想想生活的美好,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去迎接疾病的挑战。有时,这是比手术、用药更好的疗法。
防止再发
抗病毒,勤复查
在肝癌的术后康复方面,病人存在不小的误解。很多人都以为做完手术就是痊愈了,可以高枕无忧,其实远非如此。肝癌同其他癌症一样,术后都有复发的可能。
李爱民说,肝癌术后复发的具体机理很复杂,目前认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由于手术未能彻底切除肿瘤,这可能是由于肿瘤位置不佳或侵犯血管等造成,这些残存的癌细胞就像散落在土壤里的种子,过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发芽生长。二是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是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一步步演变而来,而这些背景疾病不去除,患者就仍然面临再长出另一个肿瘤的危险。这两种途径往往同时存在,所以即使是小肝癌(直径小于5 厘米),术后5 年复发率也很高。目前,预防肝癌复发的方法大多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保证不复发的好方法。一旦复发,往往难有再切除机会,但可以采取局部微创介入和系统治疗等控制肿瘤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肿瘤治疗中,除了手术等治疗在医院进行,患者大量的时间还是在院外,所以院外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抗乙肝病毒治疗是个有效手段。曾有研究显示,未使用抗病毒药物的肝癌患者,术后4 年复发率高达87.9%,总体生存率仅47.4%;而使用抗病毒药物后,术后4 年复发率降为62.7%,总体生存率可达86.4% 。郝纯毅表示,中国的肝癌患者90%都携带有乙肝病毒,对于这部分病人,抗病毒治疗除了能够降低病毒再激活的风险,还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显著降低正常肝细胞再次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从而减小术后复发的风险。肝脏炎症反应减轻后,肝功能也可以得到改善,帮助患者耐受手术后的其他辅助治疗。可见,正规、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肝癌患者手术预后,延长生存期。
术后切记定期复查。肝癌的术后复发难以预防,但如果早期能察觉,及时治疗,生存率会明显提高。专家建议,患者术后头3 个月应每月复查一次,如无复发,以后可每3 个月复查一次。3 年内至少3~6 个月复查一次,3 年以上应半年复查一次,术后至少5 年内都要定期复查。手术成功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很快会下降,复发后又会短期上升,应定期检查。还可做B超,能查出直径2 厘米大小的肿块。必要时可做动脉插管肝内造影,可显示出直径约0.3 厘米的肿块。复发患者切忌丧失信心,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如治疗得当,仍有长期生存机会。
回归社会
设目标,防抑郁
肿瘤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心理治疗。重返社会,即回到治疗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手段。
很多患者发现肿瘤后就停职在家休息,家属出于对亲人的关心,也要求病人辞职回家,结果适得其反。随着癌症发病年龄日益降低,许多中青年人也开始患癌,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孤独等心理。特别是对很多重症年轻人来说,做好回归正常社会的心理建设,难度常不亚于对抗病痛本身。回归到以前的工作、生活中去,意味着重振希望。
中青年肝癌患者有抑郁、焦虑的特点。中年人一般有较强的责任感,同时家庭负担也最重,患病后精神压力较大。有研究显示,不良情绪可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保持情绪乐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对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中青年肝癌患者应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增强抗病能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医护人员和家属应从患者的生理、心理两方面进行治疗护理,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选择合适机会与其交流。指导患者使用有益的应对方式,进行有益的心理干预,纠正不恰当的认知,使家属认识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本人和整个家庭具有积极的意义,帮助他们给予患者有效的支持和鼓励。
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去,目的是通过正常的工作、生活,转移注意力,忘掉自己是肿瘤患者。不妨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地方。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网提醒肝癌病人,重返工作要注意劳逸结合,太重的体力劳动、太大的工作压力、太强的职业挑战都是不利因素。患者必要时可主动与单位联系,争取领导的理解,请领导根据实际状况安排合适的工作。这样有利于患者寻回自我价值,获得更多有效的支持,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