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死亡率居第三位。最多发生于40~49岁,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男性多于女性。了解肝癌,预防肝癌,才能更好地远离肝癌。对于肝癌,你了解多少?现在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网的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一、肝癌概况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死亡率居第三位。最多发生于40~49岁,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男性多于女性(2~5:1)。
高发区:我国东南沿海,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死亡率:我国11万/年,占全球的45%。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肝癌患者中约1/3有慢性肝炎病史,肝癌患者血清HBsAg及其它乙肝病毒标志的阳性率达90%,5%~8%患者抗HCV阳性。
(二)肝硬化:肝癌合并肝硬化者50%~90%,主要为乙肝和丙肝。在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发生恶变。
(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霉玉米、霉花生及霉变的粮油、食品等中都含有黄曲霉毒素B1。
(四)化学致癌物质:亚硝胺类(腌腊制品)、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等。
(五)水土因素:饮用死水、呆水(塘水、沟水)的人群肝癌发病率高,饮用流水(河水、井水、自来水)的人群肝癌发病率低,死水生物污染严重。高发地区水土中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较高,硒含量低。
三、临床表现 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
(一)肝区疼痛:特点—持续性胀痛。原因—肿瘤快速增长,肝包膜被牵拉。
(二)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
(三)全身症状:乏力,消瘦,贫血,下肢浮肿,腹水等。
(四)肝肿大:肝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或肿块,边缘钝而不整齐,可有压痛。
(五)黄疸:中、晚期出现,原因—肝细胞损害,肿块压迫或侵犯胆管等。
四、并发症
主要有: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肿瘤破裂出血、继发感染。
五、肝癌诊断
(一)肝癌的血清学分子标记物:
血清甲胎蛋白(AFP):诊断肝癌常用且重要的方法。诊断标准:AFP≥400μg/L,排除慢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怀孕等。用于普查、诊断、、判断疗效、预测复发。早于症状8~11月出现阳性。肝癌的阳性率70%~90%。
AFP异质体:肝癌患者血清结合型比值高于25%。
(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1. 超声检查( US):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检查方法,其操作简便、灵活直观、无创便携,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可疑占位性病变,并观察肝内或腹部有无其他转移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观察病灶内血供,明确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揭示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帮助鉴别和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肿瘤。
2.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方式。常用于肝癌临床诊断及分期,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碘油沉积观察疗效的评估有优势。借助CT的三维肝体积和肿瘤体积测量、肺和骨等其它脏器转移评价,临床应用广泛。
3. 磁共振成像(MRI):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方式。具有无辐射影响,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参数成像,并具有形态结合功能综合成像技术能力。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是一种侵入性创伤性检查,采用经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进行DSA检查,该技术更多用于肝癌局部治疗或急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等。
5.核医学影像检查:有PET/CT),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
(三) 肝穿刺活检:
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肝穿刺活检。对于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诊断,对于确立肝癌的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六、肝癌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手术、化疗、放射治疗、中医中药、免疫治疗等。
(一)肝癌的外科治疗: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
1. 手术切除——局部切除、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及三叶切除。
2. 不能或不宜切除者—肝动脉结扎、栓塞、灌注化疗,液氮冷冻、微波凝固、射频消融等。
3. 肝脏移植:只适合于部分情况。
(二) 全身治疗:对于没有禁忌症的晚期肝癌病人,可以减轻肿瘤负荷,改善肿瘤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1,化学治疗:即用抗肿瘤药物杀死癌细胞。常用药物—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等。每月一次。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E)效果更好。
2,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是唯一获得批准治疗晚期肝癌的分子靶向药物。
(三)放射治疗:不敏感。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分为外放疗和内放疗。外放疗是利用放疗设备产生的射线(光子或粒子)从体外对肿瘤照射。内放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经机体管道或通过针道植入肿瘤内。
(四)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攻补兼施。以扶正、健脾、滋阴为主,可改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五)免疫治疗:肝癌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剂、免疫检查点阻断剂、肿瘤疫苗(树突细胞疫苗等)、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即CIK)。单独运用效果欠佳。常用的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
总之,通过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七、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
八、肝癌预防
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炎疫苗(乙肝、丙肝),严检血液制品,生活中交叉感染(剃须刀、指甲剪、耳环等),医源性感染(检查、治疗器具,输血等)。
注意食物卫生:保管好粮食,防霉变。主要含黄曲霉素的食品有:玉米、花生和花生油,其次为豆浆、豆和酱油等。消除方法:炒、晒、拣和洗。
注意饮水卫生:保护水源,防止污染。不饮用自来水、井水等。
总之一句话:防肝炎、管水、改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