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头号癌症杀手”榜单上,肺癌已占据榜首近50年。
1.负重的肺
人老肺先衰。
肺是人体呼吸器官,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上。平日里,肺总是勤勤恳恳,不间断地吸入清气,排出浊气,在吐故纳新间实现肌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然而,在这一呼一吸之间,细细的“折磨”其实很多——虽然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均有屏障作用,但细菌病毒、粉尘烟雾等各种“外患”还是非常容易侵入呼吸系统,防不胜防。与此同时,专家指出,身体内部的一系列异常致病因素,如毒素、病原菌等,也会通过静脉血回流到肺脏,肺脏却只能像筛子一样等在那里,迎受这些“危险”血液的袭击。
“内忧外患”之下,肺就成为有害因素重要的攻击目标。在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进犯中,呼吸系统总是首当其冲,率先遭到侵犯,而作为呼吸系统要塞的肺,也不免承受巨大的考验。
“脆弱”的肺还要应对慢性病的挑战。在谈“癌”色变的今天,肺癌长期稳居我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这个事实短期还看不到逆转的可能。
即便听上去不那么要命的慢阻肺,在专业人士的眼中其实凶险异常,他们将其描绘为“一把潜藏在身体里的‘慢刀子’,初起时几乎无声无息,发作时即可能一刀毙命”。就是这“温柔一刀”的慢阻肺,在4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已经由2007年的8.2%增高到如今的约14%,疾病防控的形势似乎更严峻了。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肺为娇脏,邪必先伤”,既然肺部疾患隐忧重重,那么,我们的防控体系准备好了吗?
不同于社会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知识、三级预防理念的熟稔,国人对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所知不多,并且因为其早期症状通常不突出,仅仅表现为咳嗽、咳痰而容易将之忽略。这种情况甚至存在于一些医生和卫生政策的制定者中。于是,在慢性病防控强调关口前移的当下,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并列全球“四大慢病”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很多地方还不是基层防控的重点。
呼吸科医生“数量不少、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同样迫在眉睫。众所周知,中国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阻碍着患者基层就诊的意愿。为了弥补、缩小医生间的差距,一个崭新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在去年年底呱呱坠地,首批入选的专科培训试点即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不过,这一旨在提升“呼吸人”专业素质的制度,却因时间长、待遇低,难以调动医生们的热情。
这种种短板,检验着卫生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在公众的漫不经心和医生的瞻前顾后中,疾病防控的胜利似乎遥不可及。
负重的肺,何时不再负重?
2.肺癌防控喜与忧
在“全球头号癌症杀手”的榜单上,肺癌已经占据榜首近50年。
50年来,不少国家纷纷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双双占恶性肿瘤第一位,女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第二位。
我国肺癌的相关情况与此基本吻合。根据国家癌症中心今年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数据,肺癌仍为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已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更糟糕的是,肺癌发病呈现的年轻化趋势,正在加重肺癌防控的压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杨跃告诉记者,过去,肺癌的高危人群通常锁定在六七十岁,现在,四五十岁的肺癌患者明显增多,甚至40岁以下的肺癌患者也已屡见不鲜。“在我行医30多年来,往前数10年,我都不敢相信那些二三十岁的患者得上了肺癌,但现在我不会惊讶了。”
女性肺癌发病同样让人忧虑。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网指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女性肺癌发病大致每年递增8%,中国女性肺癌发病的蹿升速度却是38.4%。
种种棘手局面,挑战着我国肺癌防控的策略和实施。中国的肺癌防控体系能够在这场硬仗中夺取胜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