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30多岁刚当上奶爸的孙先生
被确诊为鼻咽癌
原因还跟这个不少人热衷的习惯有关
30多岁奶爸烟瘾大
出现喉咙疼、耳朵发炎、鼻涕带血症状
30多岁的孙先生来自苏北某市,今年年初晋升为奶爸。孙先生平时压力特别大,平时只能靠吸烟来排解。
“一人独自在外,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解决。压力最大的时候,我烟抽得最凶,一天能抽上两三包。”孙先生说。可是没想到,这纾解压力的烟,最后竟成了瘾,哪怕有了孩子之后,在家时,他也要偷偷跑到门外抽上几根。
除了烟瘾,孙先生平时很少生病。他也觉得自己身体挺结实的。可前段时间孩子出生了,他刚跳槽到新单位,两个突然的改变,让孙先生自感有些力不从心。“开始出现感冒了,一个多月一次,咳嗽、喉咙疼。”
最近的一次感冒后,孙先生发现自己耳朵也开始出现症状。“耳朵里面疼,用棉签掏,有时感觉黏乎乎的,估计是炎症。”紧接着,孙先生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他很自然地与耳朵里炎症联系在一起。
可因为单位家里一大摊事,孙先生想着拖一阵去看。直到他擤鼻子发现鼻涕里有不少鲜红的血丝。
鼻咽顶壁发现肿瘤,确诊为鼻咽癌
男性占多数,年龄呈年轻化
然而,等孙先生下定决心,去找医生看病,得到却是让他难以接受的现实。“是鼻咽癌!”扬大附院(扬州一院)副主任医师吴晓霏在为孙先生进行检查发现,其鼻咽顶壁发现菜花状肿瘤,通过病理化验,确定为恶性肿瘤——鼻咽癌。
市二院(惠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陈维忠也表示,不少教科书上称鼻咽癌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男性确实占多数,至于年龄,30多岁,甚至20多岁、10多岁的青少年都会得。”
陈维忠表示,有数据显示,鼻咽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就临床门诊,耳鼻喉科医生经常会碰到这类病,开始都如孙先生一样,以为是咽喉发炎,耳朵发炎,听力减退等。”
至于原因,吴晓霏认为,鼻咽癌与许多癌症病因一样,非常复杂。“目前,可考的可能与EB病毒感染、环境、饮食、遗传易感因素等有关。如长期吸烟,食用腌制、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长期吸入干燥、多灰尘和刺激性气体的人,都属于高发人群。”
对于有媒体称早起爆出的韩国明星金宇彬因为幼时吃太多的泡菜患上鼻咽癌,陈维忠则表示,不管什么腌制品,12岁以下婴幼儿都应少吃或不吃,因为食用过多腌制品,除了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还会增加消化系统患癌的风险。
尽管鼻咽癌悄然来袭,让人猝不及防,但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法。陈维忠表示,大多数用放射治疗,目前鼻咽癌5年治愈率已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早期病例5年控制率更高达90%以上。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预防调理。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鼻咽癌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多年来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1 遗传因素
(1)家族聚集现象 许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鼻咽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发生倾向。
(2)种族易感性 鼻咽癌主要见于黄种人,少见于白种人;发病率高的民族,移居他处(或侨居国外),其后裔仍有较高的发病率。
(3)地域集中性 鼻咽癌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五省,即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江西,占当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东南亚国家也是高发区。
(4)易感基因 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鼻咽癌肿瘤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是1、3、11、12和17号染色体,在鼻咽癌肿瘤细胞中发现多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区(1p、9p、9q、11q、13q、14q和16q)可能提示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肿瘤抑癌基因的变异。
2 病毒感染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次从非洲儿童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的活检组织中建立了一株可以传代的淋巴母细胞株。电镜下可见疱疹型病毒颗粒。由于它具有与疱疹病毒家族其他成员不同的特性,故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即EB病毒。
从鼻咽癌组织中可分离出带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少数在电镜下可见病毒颗粒。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EB病毒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和监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估计预后和随访监控的指标。
除EB病毒外,其他病毒如冠状病毒等,也被认为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3 环境因素
有报告显示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其鼻咽癌死亡率随遗传代数逐渐下降。反之,生于东南亚的白种人,其患鼻咽癌的危险性却有所提高。提示环境因素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区内的婴儿,在断奶后首先接触的食物中便有咸鱼。另外,鱼干、广东腊味也与鼻咽癌发病率有关。这些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均有亚硝胺前体物亚硝酸盐。人的胃液pH值在1~3时,亚硝酸或硝酸盐(需经细胞还原成亚硝酸盐)可与细胞中的仲胺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些物质有较强的致癌作用。某些微量元素,如镍等在环境中含量超标,也有可能诱发鼻咽癌。
香港演员“大傻”因鼻咽癌复发病逝
1.原发癌
(1)涕血和鼻出血 病灶位于鼻咽顶后壁者,用力向后吸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时,轻者可引起涕血(即后吸鼻时“痰”中带血),重者可致鼻出血。肿瘤表面呈溃疡或菜花型者此症状常见,而黏膜下型者则涕血少见。
(2)耳部症状 肿瘤在咽隐窝或咽鼓管圆枕区,由于肿瘤浸润,压迫咽鼓管咽口,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和体征:耳鸣、听力下降等、临床上不少鼻咽癌患者即是因耳部症状就诊而被发现的。
(3)鼻部症状 原发癌浸润至后鼻孔区可致机械性堵塞,位于鼻咽顶前壁的肿瘤更易引发鼻塞。初发症状中鼻塞占15.9%,确诊时则为48.0%。
(4)头痛 是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多表现为单侧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颞、顶部。
(5)眼部症状 鼻咽癌侵犯眼眶或与眼球相关的神经时虽然已属晚期,但仍有部分患者以此症状就诊。
鼻咽癌侵犯眼部常引起以下症状和体征:视力障碍(可失明),视野缺损,复视,眼球突出及活动受限,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眼底检查视神经萎缩与水肿均可见到。
(6)脑神经损害症状 鼻咽癌在向周围浸润的过程中以三叉神经、外展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受累较多,嗅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则甚少受累。
(7)颈淋巴结转移 颈部肿大之淋巴结无痛、质硬,早期可活动,晚期与皮肤或深层组织粘连而固定。
(8)远处转移 个别病例以远处转移为主诉而就诊。
(9)恶病质 可因全身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也有因突然大出血而死亡者。
2.鼻咽癌合并皮肌炎
皮肌炎是一种严重的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与皮肌炎的关系尚未明确,但皮肌炎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至少高于正常人5倍。故对皮肌炎患者,须进行仔细的全身检查,以求发现隐藏的恶性肿瘤。
3.隐性鼻咽癌
颈部肿大淋巴结经病理切片证实为转移癌,但对各可疑部位多次检查或活检仍未能发现原发癌病灶,称为头颈部的隐性癌(原发灶位于胸、腹或盆腔者不属于此类)。
医生提醒
如果出现以上一种或几种症状,如持续出现2周以上,要及早前往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排查。
如果家族成员中有人曾有过鼻咽癌病史,建议每半年接受鼻咽镜检查。
鼻咽癌不是一个容易让人察觉到的癌症,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网小编提醒大家:大家都要提高警惕!